2008年1月3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曾经的你,新生的路上走得好吗
本报记者 陈立波/摄 蔡亮/文 通讯员 胡强

  大墙里的画家、摄像师、主持人……近年来,这些颇有特点的服刑人员频频亮相在我们报纸上。尽管曾犯下过罪行,但他们真心悔罪、积极改造的态度还是得到了读者的赞许,他们学以致用、发挥特长的表现更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。
  如今,这些曾给我们留下过深刻印象的服刑人员怎么样了?他们的改造表现是否一如既往?快过年了,他们对亲情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期待?我们再一次到监狱采访。
  从上一次采访赵宗汉到现在,已经过去了两年了,这位爱画老虎的大墙画家的记性还真是好,一见到我们,他先是一愣,随即露出了笑容:“哈哈!你们好!你们好!”
  “这幅《达摩祖师》是最近刚画好的,这幅《猛虎下山》还没完工,你们看看。”走进位于监狱教学楼的画室,赵宗汉忙不迭地介绍着他的新作品。
  赵宗汉说,在省六监的关心下,他的绘画技艺又有了很大提升。而且,监狱还组织他和一群有特长的服刑人员成立了一个艺术创作组,大家的创作热情都很高。最近创作组还在策划一个迎奥运的作品,以表达服刑人员迎奥运的喜悦之情。
  春节快到了,赵宗汉乐呵呵地说,他很期待过年,因为在国外的弟弟妹妹今年都会回国来看望他,一家人可以团聚了。“到时候我一定要告诉他们,在这里,服刑人员得到了人格的尊重、灵魂的净化,还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。”他说,自己打算趁过年继续创作一些绘画作品,鼓励服刑人员遵纪守法,努力改造。
  我们回访的下一站是浙江第一监狱。2005年,我们曾对一监的监内电视台进行过报道。
  “角度不对,人再过来一点,灯光打上去一点。”摄影棚里,徐建平正扛着摄像机忙活着,看起来很专业。
  这几天,在监狱教育科的指导下,监内电视台正在拍摄一组与亲情有关的镜头。
  “有些外省籍的服刑人员,虽然表现很好,但是因为离家太远,平时难得与家人见面。这次,就让他们对着镜头向家人汇报改造表现,同时给家人送上新年祝福,然后做成光盘寄过去。怎么样?很有意义吧?”徐建平这样介绍。
  他告诉我,报名的人很多,由于时间紧,他们平均每天都要拍十多个人,作为主摄像师,徐建平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。“我也是一名服刑人员,我理解他们对亲情的渴望,所以我一定要把最好的镜头呈现给他们的家人,我要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亲情。”
  杨懿歆负责配音和后期制作。面对摄像机镜头,他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扭捏,显得十分干练和沉稳。在制作间里,他正在民警的指导下剪片子。
  杨懿歆说,电视台运作过程中,他不仅学到了技术,更充实了自己的精神世界。就拿这次的拍摄来说,他看到了不少感人的场面:有的服刑人员说着说着就哭了,还有的一个劲地问自己的形象好不好,家人看了会不会担心。“亲情,不是大墙可以隔断的。”
  “相比他们,我们就幸运多了。”杨懿歆也很有感触,“以前,我们不懂得珍惜,有时候还怪家人对自己关心不够。这次的拍摄对我触动很大。今年过年,我要告诉爸爸妈妈和妻子孩子,我爱他们,我要早日回家。”